污水中余氯的含量要求因应用场景和排放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以下是一些常见场景下的余氯含量要求:
一、一般污水排放标准
直排入河流、湖泊、海洋: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直排入水体的污水余氯标准为0.5mg/L。
排入市政管网:如果采用有效氯消毒后排入市政管网,余氯含量要求为2-10mg/L。
二、不同行业的特定要求
自来水厂:
出厂水余氯含量需满足国家标准,一般要求≥0.3mg/L。
管网末端水游离余氯不能低于0.05mg/L。
游泳场所:
人工游泳池水中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.3-0.5mg/L范围内,以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。
工业循环冷却水:
工业循环冷却水的余氯测定范围为0.03mg/L~2.5mg/L,具体数值取决于循环水系统的具体要求和运行情况。
医院污水:
综合性医院消毒处理后排放水中的总余氯应该为3-5mg/L。
传染病医院消毒处理后排放水总余氯含量应为6-7mg/L,或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海域时,总余氯不得大于0.5mg/L(但传染病、结核病医疗机构若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,消毒剂要与消毒接触池接触不少于1.5小时,接触池出口总余氯含量要保持在6.5~10mg/L之间)。
排放标准中,消毒剂要与消毒接触池接触不少于1小时,接触池出口总余氯要保持在310mg/L之间;预处理标准中,消毒剂要与消毒接触池接触不少于1小时,接触池出口总余氯要保持在28mg/L之间。
三、余氯的作用与危害
作用:余氯在污水中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,可以有效杀灭污水中的病原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。
危害:如果余氯含量过高,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,如刺激性很强,对呼吸系统有伤害;易与水中有机物反应,生成氯仿、三氯甲烷等致癌物;作为生产原料的话,有可能起不良作用。
因此,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需要严格控制余氯的含量,确保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。同时,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排放标准,制定合适的余氯含量要求,以保证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。